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江山的商人

江山的商人

关键词:江山的商人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江山百姓网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1818js.ccoo.cn/
  • 感谢 zjjs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6520

    已有1网友参与纠错

  也许,江山话的生僻难懂,惟有温州话稍可匹敌。与温州人不同,也与绝大多数浙江人、衢州人不同,江山人“不怎么懂得生活”,具体表现就是不重穿、不重吃。虽然不乏衣冠楚楚者,但江山人总的来说,衣着随便,兜里钱再多也没有追逐高档名牌的嗜好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,江山的餐饮业乏善可陈,这似乎也可从一个侧面佐证江山人不重吃。近年来,旅游、文化、新闻等部门十分刻意地推举“十全十美江山菜”、“江山十大冷盘小吃”、“廿八都八大碗两名点”等美食,对餐饮业貌似有所改观,但总体上并没有改变江山人不重吃的观念。
  比起“什么赚钱做什么”的温州商人,江山商人显得专业而执着。源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灭火器修理,至今遍布长城内外、大江南北的江山消防业商人,在中国可谓独树一帜。其具体人数,无法准确统计,只能表述为“达数万之众”。他们无论腰缠万贯,或是囊中羞涩,总是心仪家乡。春节期间,他们开着豪华漂亮的私家车从四面八方回乡过年,汇集起来的车流让家乡人“长了见识”。可以说,江山城里的“堵车”、“停车难”,都是他们回乡“首创”。江山人“嗜房如命”,又“嗜车如房”。据业内人士考证,江山人疯买私家车的一大动因,正是受了消防业商人回乡车流的刺激。
  江山人行遍天下的典范,除了消防业商人,还有养蜂人。改革开放初期,江山的创业者或者企业家,社会贤达,许多都有养蜂的背景。江山“蜂人”,让江山蜂业在“全国第一”的交椅上连坐了一十八年,让江山市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“蜜蜂之乡”。江山“蜂人”,常年在全国各地追花夺蜜,让江山蜂产品扬名海内外,同时,也孕育了众多的专才、盛才、奇才。被誉为“江山蜂王”的汪礼国,早在15年前,因患绝症而被医生断言“只能活半年”,然而30多个半年过去了,他依然健康地活着,且活得很精彩,他拥有的各种奖杯与荣誉桂冠让人目不暇接,而助他战胜绝症的“功臣”,恰好是江山的蜂王浆。迎着朝霞出、披着余晖归的蜜蜂,可以说是勤劳敬业的江山人的象征。一只蜜蜂发现花朵,即呼朋引伴,播粉采蜜,江山人也具有这种团队精神。遍及全国的蜂业群体、消防业群体的形成,正是这种蜜蜂精神的结晶。我想,若有“市徽”这一说,江山的“市徽”应采用蜜蜂的形象。
  江山人的性格
  不过,我早先曾在一篇文章中建议,若论挂在江山人胸前的“市徽”,倒是红辣椒更合适一些。这倒不仅仅因为江山人爱吃辣椒——比起不怕辣的四川人、辣不怕的湖南人、怕不辣的贵州人,江山人吃辣的水平其实很一般;也不仅仅因为江山人钟爱红辣椒——江山人特别喜欢将红辣椒做成酱,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红辣椒酱,早些年,不少江山人出差,甚至出国,也忘不了在行李包里藏一瓶红辣椒酱。红辣椒的辣味很纯,对得上,很开胃;对不上,也会被辣得涕泪交加,让人受不了。江山人的个性正如红辣椒,对胃口,同喝一杯酒即可成莫逆之交;不对胃口,一句话没说好就可能分道扬镳,甚至反目成仇。“你好,我比你还好;你坏,我比你还坏”,这是不少江山人与人相处的准则。江山人不谙曲径通幽的内敛之道,不屑藏而不露的诡诈之术,大多心直口快,口无遮拦,话语中充满血性,实话实说时不大注意顾及听话人的面子,容易在言语上“辣味呛人”,但江山人敢说敢做,行事泼辣而不虚浮,崇尚言行一致,表里如一,且特别讲义气,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。
  比起重财,江山人更重“气”。“佛争一炷香,人活一口气”,江山人信奉的就是这话。几十年前,一位在江山生活多年的外地友人,杜撰了一个故事,后来写成一篇小说,以此来形容江山人的“争气”:两个人在农贸市场争着买一只甲鱼,互相抬价,从100元一直抬到5000元,这时,其中一人问另外一人甲鱼买回去做什么,另外一人不假思索地说,“我是买来扔掉的”,说着,他便抓起甲鱼冲出门外抛向江中……
  当然,在多数人看来,“市徽”里还少不了江郎山。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,江郎山本来就是江山的一张名片。不过,有趣的是,在民间,人们将江郎山视作“市徽”,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一座名山,恰恰是因为她体现了江山人的重要特征。江郎山“三爿石”,近看是“三爿石”,远望则是一座山。民间人士说,这喻示江山人在本地,你是你我是我,一到远方,就会团结得像一个人。遍布天南地北的养蜂人、消防业商人成功的案例,的确说明江山人在外地比在本地更能抱团。也有民间人士说,江山人的性格就像“石”,用一个字形容就是“硬”。在本地,“硬”得如一块块石头,可以同砌一面墙,同铺一条路,但这一块与那一块还是分得很清;一到远方,那一块块石头就像被磨成了粉,做成了水泥,可以凝结在一起,分不清你我。值得一提的是,江山人造水泥的确有本事,早年知名的建筑,如**纪念堂、南京长江大桥,用的都是江山产的水泥。创办于1941年的浙江省第一家水泥厂——浙江水泥厂就办在离江山城七八公里的清湖仙殿山,而创办人是毕业于杭州大陆高级测绘学校的清湖人朱琼炳。正是他凭着一大叠考察材料和一系列实验数据,在1938年向浙江省国民政府主席黄绍竑游说,让黄主席先后6次到江山实地考察,然后拍板将浙江第一家水泥厂办在江山。当时所产水泥,制成水泥哑铃吊上千斤石头而无损,可见质量委实不错。1942年,浙江水泥厂湮没在日军的炮火之中。朱琼炳伤心欲绝,藏在高山上饿了七天七夜,也体现了江山人像石头一样硬的个性。
  江山人个性中的“硬”是一种“硬扎相”;江山人“重气胜过重财”,也常常体现在“重气节”上。江郎山下的清漾村,是江南毛氏发祥地、毛泽东的祖居地,也是国学大师毛子水的老家。文武兼备的清漾毛氏家族,秉承重文崇仕、廉洁勤俭的千年家教,历史上曾出过8位尚书、83个进士,为官大多清廉自持,无一人触犯刑律,使得清漾“耕读传家、贵而不富、清正廉洁”的文化血脉得以世代流传。毛泽东的嫡孙毛新宇说:“从清漾文化到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产生,无一不得益于深厚的毛氏文化和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。”毛泽东的诗词天赋、文武全才乃至铮铮骨气,可以说是传承了清漾毛氏血脉。而在清漾生活了21年的毛子水,文理兼修,被誉为“通人”、“通儒”,是蒋经国、连战等名人的老师,曾获台湾最高学术奖“行政院文化奖”。
  有人说,江山人操一口难懂的方言,个性又比较“硬”,因而包容性欠佳,潜意识里比较排外。细察之下,似有此类现象,却也不尽然。现今保存着明清古建筑群的廿八都古镇,竟有141种姓氏,使用着13种方言,这是否可以视作江山人也有兼容并蓄、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呢?!
  “你是哪里人?”有人问。
  “我是江山人!”你这么爽朗地回答,我也是。江山人走南闯北,不嫌江山城小且有些偏,江山人乐意说自己是江山人,江山人说自己是江山人时总是铿锵有力。
  (肖梁/文 鲍卫东 沈天法 余笑  毛巧媛 黄水福/摄)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1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5205701358(616358) 传真:QQ群:174159125 邮箱:
地址:浙江省江山市江东大道41幢 邮编:3241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江山百姓网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