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江山过年那些事儿

江山过年那些事儿

关键词:过年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江山百姓网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1818js.ccoo.cn
  • 感谢 zjjs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78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  春节假期,“拜年”、“包红包”成了多数市民为之忙碌的事。而一些上了岁数的市民渐渐发现,如今的春节过法和小时候相比有了天壤之别,穿新衣、放鞭炮、谢年等习俗正在慢慢淡化,就连给压岁钱也成为了“攀比钱”、“压力钱”,感怀的同时,有些市民开始呼吁“年俗”不能丢。

  “老江山”的年俗到底有哪些?如今市民过春节又有着怎样的习惯?近日,记者就相关问题对部分市民进行了采访。

  小时候,你是怎么过年的?

  “年味越来越淡了”“真怀念小时候过年啊”,春节期间,一些市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。

  市民祝先生说:“小时候最怀念和小伙伴放鞭炮的情景,半夜常常吵得邻居睡不着觉;最盼望的是拿到压岁钱,可以买好吃的,感觉每天生活都很幸福!”

  网友“大西瓜”说:“小时候,从除夕早上开始,妈妈就开始忙着准备烧年夜饭了,我和哥哥就在门后躲着看,一旦发现有烧好的,就眼疾手快地偷吃,虽然挨骂少不了,但是那种偷着乐的感觉已经被遗忘太久了。”

  压岁钱,是许多小孩子喜欢春节的原因。如今已为人母的王丽回忆小时候的经历说:“从还没过年就开始惦记这压岁钱该怎么花,虽然数额不大,从几块钱到十块,但最重要的是很开心。”

  对于小时候过年的情景,许多长辈也是记忆犹新,“小时候煮饭的灶是用泥土筑起来的,到了年底整间厨房里的上下染上一层又厚又黑的灰尘。每年的腊月廿日后,母亲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。她头戴笠帽、身穿蓑衣、裤脚上用布条绑扎起来将整间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,称为‘扫烟炱’。”谢老先生说。

  退休教师朱老师回忆道:“小时候住在山区,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,再磨点豆腐就很知足了。除夕傍晚还要以鸡、豆腐饭、酒等祭拜祖先,所谓“谢年”。 过年最高兴的是换上没有补丁的衣服,看社戏和舞龙灯。”

  老、中、青三代过年各不同

  家住城南的姜发兵,已年过80,春节对于他来说就是能看到从各地赶回来过节的子孙,烧一桌好吃的菜,与家人团圆,再带上孩子回家祭祖,“年纪大了,最希望的就是看到儿孙们能回来坐坐,过年一定要吃鱼,寓意年年有余,还要吃年糕包粽子,谐音‘高’‘中’” 姜发兵说。

  春节期间,徐龙与妻子也是格外忙碌,除了备年货,还要忙着给老人、孩子挑礼物,包红包。徐龙说:“平时工作忙,没想到过年更忙,除了走亲串友,还要与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聚会,整个过年就忙着‘赶场’了”。

  晓涵是个“90后”,正在读大学的她过年期间也没闲着,对于过年,她这样总结:“年前就忙着网购,不管是新衣服还是过年吃的零食,我统统在网上搞定。过年期间,还忙着参加各种同学会,从小学到高中,大家见面分外开心。其实,对于过年,我们年轻人已经慢慢淡化了,发个祝福短信,就当是拜年了。”

  “老江山”年俗正在回归

  大年初三,石门镇郎峰村可是十分热闹,村里停了好几年的过年传统——渔灯又开始舞动了起来。

  村民郑兴旺可乐坏了,一早就拉着全家人来到了村里的广场。“江郎渔灯是在凤林渔灯的基础上,编排出数段新渔灯歌舞而来。小时候,每逢节日,村里肯定会有这样的演出,我们可喜欢看了,没想到现在又能看到了。”郑兴旺说。

  和郑兴旺一样,村里许多人都盼望着过年的老传统能回归。村里的老人还特意找了两个小男孩扮演花鼓公、花鼓婆,“今年几岁呢?”“大姐今年二十三,三姐我今年十八岁。”两个人载歌载舞,一旁的渔灯也跟着节奏舞动,博得了村民的阵阵喝彩。

  春节假期,廿八都镇也是人头攒动。廿八都木偶戏、坐唱班、唱山歌、踩高跷、旱船及杂技表演等南北传统文艺表演,成为古镇过年的重头戏,许多邻村的村民也特地赶来一饱眼福。

  村民何爱莲说:“过去大家都忙着在外打工,对古镇过年的习俗也逐渐淡化,没想到今年镇里推出了‘古镇民俗吉祥年’活动,让村民和外地游客都体会到了古镇浓厚的传统文化,对我们老人家来说,实在是太怀念了,希望以后也有类似的活动。”

  传统年味不能丢

 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、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,在这个极其隆重的节日里,一切消费、享乐、狂欢都成为可能,即便是物质贫困的上世纪七、八十年代,过年也意味着能吃上一顿肉、穿上一身新衣服。但是,如今生活越来越富裕了,春节似乎越来越缺少浓浓的“年味”了。

  “我们小时候,腊月二十三就开始有节日气氛了,父母准备年货,包粽子、蒸年糕、打扫房间,小孩子放鞭炮、提灯笼,那是一种全家人一起参与的热情,现在很难找回当时的那种感觉了。”说起现在的春节,家住书院路的市民李女士觉得节日气息不够浓,很多传统的年味离自己越来越远了。

  传统年味为何越来越淡?笔者以为,传统的节日往往有其文化的皈依,它们是社会理想、风尚、追求与民俗的完美结合,与其产生的时代有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理念两个层面的深刻关联。过去,我国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好,人们对之所持有的心理归属感很强。而近些年,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,西方文化开始逐步对我国产生影响,而这些西方文化也逐渐和我国传统文化产生碰撞,部分传统习俗便逐渐被人们“淡忘”。

  笔者认为,传统年味之所以能从远古流传至今,说明它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,传统年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历史记忆。在经济全球化和思想日益多元化的今天,我们既要尊重各种现代文化的融合与交流,也要捍卫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年味,这是守护本民族的文化精神的需要。而捍卫传统年味,就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,寻找新载体,赋予传统年味更多新的文化内涵,从而让它更好地传承下去。(汪世洋  ■姜梦倩)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5205701358(616358) 传真:QQ群:174159125 邮箱:
地址:浙江省江山市江东大道41幢 邮编:3241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江山百姓网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